回族民間文學的來源及歷史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十二星座為愛心碎的表現
回族民間文學,是回族人民經過千百年長期對生活感悟所創造出來的,它內容豐富,具有回族人民特喜愛的文化體裁。回族文化的來源及歷史也是眾多學者研究探討的對象。下面為大傢帶來回族民間文學的來源及歷史,一起來看看吧。
回族是目前中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中亞的穆斯林伊斯蘭教徒的特稱)大批遷入中國,以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為主,後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瞭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回族,有人口約9,820,000人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雲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
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吸收瞭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生活習俗。漢語為回族的通用語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動中,回族保留瞭大量阿位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匯,在邊疆民族地區,回族人民還經常使用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點。在內地,回族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大都分佈於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濟文化較為發達。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經商,尤以經營飲食業突出。喜愛摔牛的運動,喜食炸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