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歷史淵源及特點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在一起最讓人驚訝的星座配對
葫蘆笙舞樂是傈傈族文化的重要組成不分,是傈傈族最重要的傳統器樂形式,也是傈傈族大眾自娛自樂的舞蹈,“刮七七”則是該舞蹈的領舞樂器。隨著歷史的發展,傈傈族也改編創造出瞭許許多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傈僳族葫蘆笙舞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歷史淵源及特點。
歷史淵源及傳說
據對一些曲目的比較分析,認為葫蘆笙曲是傈僳族較傳統的原生態音樂。與苗族葫蘆笙曲比較,以《大蠻調》為例,苗族大量使用瞭半音,而傈僳族則全部是五音樂調全音),至於古代黃管共鳴現象的發現怎麼樣影響瞭苗族和傈僳族,進而使各自的葫蘆笙音樂的以起源發展,我們不得而知。但很明顯,苗族麗江范圍)葫蘆笙和傈僳族葫蘆笙的許多曲目的主旋律和基本樂句有許多地方是相似或一致的。
從葫蘆笙音樂發展的總體佈局上看,以迪慶州香格裡拉縣和麗江市永、華、寧三縣以及玉龍縣在內的東部傈僳族主要擅長葫蘆笙的使用,而怒江等西部則擅長四弦“七本”。黎明和老君山地區處於中心地段,兩件主樂器都有較完全的存活和發展,而且葫蘆笙器樂已發展為成熟的音樂形式。
傳說葫蘆笙是傈僳族民間智多星“托拉哥然”的靈性凝聚而成。托拉哥然四處漂泊,見多識廣,頭腦靈活,喜歡猜謎語,出謎語與人鬥智取樂,也喜歡搞惡作劇捉弄別人,有時也耍點小聰明占點小便宜,但從來不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