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舞蹈的源頭來自哪裡?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告白須知!十二星座的求愛禁忌
古代時期的滿族人以狩獵為生,舞蹈也是由狩獵演化而來,因此滿族的舞蹈往往和動物有很大關系,跟漢族、藏族的舞蹈差別很大。
那麼,在滿族文化中,滿族舞蹈的源頭來自哪裡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滿族的信奉薩滿教,在舉行祭神、祭天、祭祖先等重大祭典時,都以歌舞形式進行,薩滿是歌舞中的主要角色。在跳神過程中,薩滿腰系鈴,手執鼓,著神衣神裙,伴著神器聲響翩翩起舞。祭祀歌曲有《清神調》、《背燈調》、《跳餑餑神調》等,舞蹈有《腰鈴舞》、《銅鏡舞》等。祭祀時載歌載舞,表達崇敬、贊美、祈求之情,後來發展成為滿族舞臺藝術的歌舞。歌舞主要是《莽式空齊舞》,又稱《莽勢舞》。這種舞場面富於變化,形式有“男莽勢”、“女莽勢”、“對舞”、“襯舞”等。多於筵宴和喜慶場合中出現。
古代滿族愛好歌舞,多由狩獵、戰鬥的活動演化而來。入關後,舞蹈必選身體強壯的人,穿豹皮唱滿族歌,伴以簫鼓,稱作“喜起舞”,或舞者一半人扮成虎、豹等獸,一半人騎假馬追射,稱作“隆慶舞”。喜慶宴會時,主客男女輪番起舞,舉一袖於額,反一袖於背,盤旋進退,一人唱歌,大傢呼“空齊”相和。進入遼沈以後,更多的吸收瞭其他民族的歌舞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