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民族苗族的牛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有棱角但也圓滑的三個星座
由於苗族人在以往的農業發展中離不開牛,於是對牛就有瞭特殊的感情,形成特殊的牛文化,不管是服飾還是節慶都和牛有一定的關系。
那麼,苗族文化中的牛文化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苗族服飾中的蠟染、刺繡品,蘊藏著豐富的牛文化。苗族服飾中的牛文化,有寫實的,有寫意的;有大膽變形的,有極度簡化的。凡此種種,皆因不同地區、不同支系、不同部件而異。有的活龍活現地繪畫或刺繡一頭牛,而有的則隻繪畫或刺繡一個牛頭,或一對牛角,或幾個牛漩。
苗族是個格外器重銀飾的愛美民族。苗族姑娘酷愛“牛角形銀冠”,將其視為勤勞、富有、美麗的標志。住在烏蒙山區的苗族同胞,自然條件、經濟狀況相對要差一點,幾無銀飾,多用長長的“牛角形木梳”作裝飾,因此被人稱為“長角苗”。苗族服飾愛仿生,苗族舞蹈也仿生。居住在武陵山區的苗族同胞流行一種模仿水牛格鬥的民間舞蹈,人稱“鬥牛舞”。舞者手持用篾條之類紮成的水牛頭,手舞足蹈,作鬥牛狀,詼諧有趣。
苗族村寨無論建於何地,也不管住戶多少,大都建有山寨門。寨門是村民迎來送往的公共場所。苗寨有個風俗,每當貴客進入山寨,村民盛裝出動,以酒攔路迎接客人。寨門攔路酒,少則三五道,多至十二道,最後一道設於寨門口,用的必是牛角杯。有的牛角杯,做工很精細,通體嵌銅、嵌銀,構成龍鳳圖案,堪稱民俗瑰寶。喝“牛角酒”時,客人不能用手接牛角。否則主人乘勢一松手,那滿滿的一牛角酒就全歸接杯者瞭。接者喝不完,無人接牛角,又無處可放,顯得很狼狽,著實很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