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特色舞蹈:卡牛檔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天象知識 太陽耀斑是什麼
卡牛檔是苗族的一種民間舞蹈,跟牛沒有一點關系,翻譯過來就是“板凳舞”,通常這個舞蹈在正月的時候比較盛行,很容易學習。
那麼,在苗族文化中,卡牛檔有什麼來歷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卡牛檔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天空突然象著瞭火一樣,幹旱炎熱,百花凋謝,五谷不生。原來,清水江的龍太子被望坡老人殺死瞭,浮在水面,故引起氣候反常。於是,人們請來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分別把十二個蛋、十二支香、十二砣泥巴供奉在天神、龍王前,燒香燒紙,向天神、龍王賠罪,請求給予風調雨順。但是,整整求瞭九九八十一天,天神、龍王仍然不肯下一滴雨。
人們隻好成群結隊的去到處呼喊,連呼喊瞭一個月,天上的薑央聽到瞭呼喊聲,連忙求見雷公,請求雷公開恩降雨。雷公不但不理,反把薑央罵瞭一頓。為瞭解除百姓苦難,薑央想來想去,砍來竹子做成蘆笙,吹奏出優美動聽的曲子。雷公聽到蘆笙曲,十分高興,禁不住拿起兩根小板凳,“啪啪”地敲響起來,並且不停地歡跳。
雷公的板凳舞又感動瞭天神、龍王,於是給人類降下雨來。人們興高采烈,於是也拿板凳跟著雷公跳起舞來,從此板凳舞就在苗族中間流傳下來,在貴州黔東南等地區非常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