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清真寺的特點及作用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在全國各地都能夠看到清真寺,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會去禮拜的聖地。在回族文化中,清真寺占瞭重要的位置。清真寺一直是回族人民的信仰,清真寺在回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回族清真寺的特點及作用吧。
伊斯蘭教建築群體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系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即叩拜之處)意譯。《古蘭經》雲:“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當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寺”、“回回堂”“禮拜寺”,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遂將“禮堂”等改稱“清真寺”,沿用至今。西北地區回、東鄉、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襲原稱“麥斯吉德”,或稱“哲馬爾提”Jama‘at,即寺坊)。
伊斯蘭教初興時,未有專門禮拜的場所,隻是選擇一潔凈之處供叩拜之用。622年9月,先知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時,在城東南3公裡處的庫巴,修建瞭第一座簡易的庫巴清真寺。到達麥地那後,才建造一座正式的清真寺,後稱“先知寺”,營建時穆罕默德親自參加勞動,隨後率眾在寺內禮拜。637年,第二任哈裡發歐麥爾下令遠征將領,凡開拓一個新地區,首先要在該地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的中心。據此,歐太白·伊本·蓋茲旺於637~638年在伊拉克巴士拉興建瞭第一座營地清真寺,638~639年,賽爾德·伊本·艾比·瓦戛斯在庫法城興建瞭清真寺,642年阿慕爾·本·阿斯在埃及弗斯塔特開羅)興建瞭非洲大陸第一座清真寺;670~675年歐格白·本,納菲爾在突尼斯凱魯萬興建瞭歐格白清真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