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西壯族,瞭解“那”文化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天象知識 太陽風的形成原因
中國有著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代表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而壯族作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也有著許多的文化節日。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壯族文化吧!
“你在哪裡?”
“我在那邊。”
“那邊是哪邊?”
“就是那邊啊!”
這是幾位外地遊客在廣西百色鄉村迷路時的“抓狂通話”。“那邊”,實際是當地的一個地名。不僅如此,就在離“那邊”不遠的地方,還有另一個地名——“那裡”。這樣特別的地名,讓初來乍到的外地人,著實有些摸不著頭腦。
在廣西南寧隆安縣“那”文化旅遊節上,壯族同胞正在舉行隆重的稻神祭。每逢“四月八”農具節,“那”文化圈的壯族同胞紛紛身著民族服裝,舉行祭祀、遊街等活動,用歌舞表達對土地、耕牛等的敬仰感恩之情,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在壯鄉廣西,類似以“那”冠名的鄉鎮村落比比皆是。“那”是壯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壯語意為“田”和“峒”,最初指水稻田,後來泛指田地或土地。
作為傳統稻作民族,千百年來,壯民族據“那”而作,依“那”而居,以“那”為本,由此形成以稻作文明為內核的“那”文化,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可以說,幾乎每個壯族同胞都有“那”文化情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