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劇的傳統劇目及其代表人物簡介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實事求是,拒絕煽情的星座
不論是哪一種戲劇,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都有優秀作品誕生,並不斷發展改善,成為傳統劇目。而這其中,演員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蒲劇文化中瞭解其傳統劇目和代表人物吧。
傳統劇目:
蒲劇傳統劇目有本戲、折戲500多個,題材上至遠古,下至明清,有文有武,風格多樣。傳統劇目有《薛剛反朝》、《三傢店》、《竇娥冤》、《意中緣》、《燕燕》、《西廂記》、《趙氏孤兒》等,新編歷史劇有《白溝河》、《港口驛》,現代戲有《小二黑結婚》等。其中《竇娥冤》已攝制成影片。
抗日戰爭時期,部分蒲劇藝人聚集在陜北延安南區合作社組成蒲劇班,曾演出《正氣圖》等。
解放戰爭時期,太嶽區的翼城解放劇團曾演出現代戲《赤葉河》等。在西安有晉風社﹑唐風社。此外,在晉南也有班社堅持演出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蒲劇得到迅速發展,晉南﹑豫西﹑陜北等地相繼成立的蒲劇團共有40多個。其中以山西晉南蒲劇院今臨汾地區蒲劇院和運城地區蒲劇團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主要名演員有王秀蘭小旦)﹑閻逢春須生)﹑張慶奎須生)﹑楊虎山二凈)﹑筱月來小生),主要樂師有車林娃鼓板)﹑車太娃板胡)等。又有編劇﹑導演﹑音樂﹑舞美工作者共同參加藝術創作和革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