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滿族的戲曲藝術形式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戀愛時愛玩失蹤的星座男
八角鼓是滿族的一種民間樂器,因為鼓的形狀是八角形的,所以它才被叫做八角鼓,演奏方式也比較簡單,通常以敲擊和手搓鼓面為主。
那麼,滿族文化中的八角鼓是如何發展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八角鼓的由來
關於八角鼓的由來,傳說它形似八角,此以象征著滿族“八旗”,“八旗”是滿族駐防軍營中的一種稱謂,它以不同顏色的旗幟,代表著不同軍民的駐防地。八角中的7個面,穿插著7組21個銅鈸,是代表和象征著八旗20個“旗佐”官和一個“空纛旗”鼓的下面拴著一對穗鈾子,代表著八旗中的左右“兩翼”,鈾子下面墜著的長流蘇穗線,是代表著各旗下的軍民人丁。八角鼓雖經歷代興衰,但是它的基本演奏形式、民間稱謂以及演變和發展從未改變。
八角鼓戲的特色
八角鼓作為一種民間曲藝藝術,有單唱、拆唱、坐唱、群唱等四種演唱形式。八角鼓與岔曲、單弦、牌子曲關系密切,同為一體。岔曲、牌子曲是八角鼓演唱時所采用的曲調,單弦是八角鼓的一種演唱形式,而八角鼓又是唱岔曲、牌子曲和單弦時必備的伴奏樂器。做為滿族民間藝術形式的八角鼓曲,是從岔曲、牌子曲中演變過來的,傳至今日大約有兩路唱調,一種正調的,一種越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