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盒舞的歷史溯源及鮮明特色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銅錢草的養殖方法和註意事項
煙盒舞是彝族最具特色的一個舞蹈,以獨特的舞蹈語匯展現瞭彝族的歷史觀、道德觀以及思維方式,是盛開在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煙盒舞在廣闊空間裡放射出耀眼的藝術光彩,讓更多在不同區域的人們,領略其煙盒舞的藝術魅力。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彝族文化的角度去看看煙盒舞吧!
煙盒舞的歷史溯源
“煙盒舞”是一種傳統的民族舞蹈。它的來源傳說不一,較為普遍的的說法是彝族人民為瞭獵取野獸,往往披著獸皮混到獸群中間。後來漸漸把這種模仿野獸的動作發展成為舞蹈,於是形成瞭“三步弦”。另一種說法,認為三步弦是挑秧苗走路,上山下山的樣子。總之,這都說明“煙盒舞”產生於彝族人民的勞動鬥爭生活。另外據說煙盒舞開始並沒有道具,但因節奏不統一而跳不整齊就以拍手統一節奏,後來有人用裝黃煙的煙盒彈著玩,發出悅耳的聲響,於是就用彈煙盒代替拍手。經過世代相傳,不斷豐富,發展成為今天的“煙盒舞”。
煙盒舞的鮮明特色
彝族煙盒舞包括正弦和雜弦兩部分,形成瞭山區和壩區兩種風格和多種流派,舞蹈套路多達220套,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雜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雙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舊時盛火草煙的圓形木制煙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彈擊盒底擊節作舞,節奏明快,氣氛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