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文化:螞拐節的習俗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職場中你是該忍還是該爭
螞拐節是壯族一個重要的節日,也被叫做青蛙節,這一天壯族人祭拜的不是掌管施雲佈雨的龍王,而是青蛙,這不得不說是個奇怪的節日。
那麼,在壯族文化中螞拐節的習俗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找螞拐
正月初一早飯後,大人小孩三五成群下田間地頭尋找螞拐,按慣例取兩隻,一公一母。並交由主持此次活動的負責人將螞拐裝入一節剖開的竹筒內稱“螞拐棺”),合好綁緊,用彩色紙糊面。第二天,青少年們抬著“螞拐”巡遊本屯各戶,念誦祝詞。祝賀主傢新年萬事如意,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祭螞拐
正月十五日,在沿襲固定的螞拐墳邊豎起五六米高的彩色紙幡,擺上祭品,敲打銅鼓皮鼓,祭祀螞拐。
地葬螞拐日期
例如東蘭縣巴疇鄉的巴英屯是二月初二,金谷鄉弄法屯是二月初三,而大同鄉切近屯則在正月二十八,但都在正月二十五至二月初七這段時間內。葬螞拐的儀式不同,規模也有大有小,巴疇鄉巴英屯儀式最為隆重,每次活動總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內容也很豐富。以此為例簡述。
這天早飯後,屯裡響起三聲“地炮”,青年們就扛上四面銅鼓上村邊高坡上敲打,直到傍晚才回傢。晚上全屯男女老少匯集紙幡下,舉行葬螞拐儀式。葬螞拐前,先將去年舊屍骨取出,觀其顏色,據說骨黃預示這年風調雨順,五谷豐收;骨白則幹旱,五谷歉收,而棉花卻豐收;骨黑則莊稼、人畜有病有災。然後,由一老者念誦祭詞,埋葬新螞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