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喹”土傢族的古老氣鳴樂器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白百合花語與最美搭配
“咚咚喹”是土傢族的一種樂器,也被叫做“呆呆哩”,土傢語稱它為“早古得”,它能吹出輕快的聲音,很受婦女和兒童的喜歡。
那麼,咚咚喹在土傢族文化中具有什麼樣的地位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咚咚喹有著悠久的歷史。關於咚咚喹的起源,土傢族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秦始皇修築萬裡長城之時,四處抓壯丁,有個名叫“咚咚”的土傢族小夥子也被抓走瞭。他走後,已身懷有孕的妻子巴列遭到狠心婆母的百般虐待。孤獨無助的巴列每日登山北望,苦盼夫歸。她還信手扯根小竹,削成竹笛,吹喚丈夫“咚咚歸”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她不停地望著、吹著、盼著,最後竟死於山上。人們同情她,也為她的精神所感動,便紛紛仿制她吹奏的竹笛,替她呼喚親人“咚咚歸”。後來,這種竹笛便被稱為“咚咚喹歸)”瞭。
土傢族稱咚咚喹樂曲為曲牌,傳統曲牌極為豐富,大多數都有固定標題和唱詞,既可吹奏,又能演唱。咚咚喹音樂,保留瞭土傢族古代歌謠的特色,是典型的土傢族傳統民間音樂,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傳統樂曲有《耍調》、《趕集》、《佈涅咚》、《慢巴涅咚》、《拉帕克》、《乃約乃》等。曲調清新活潑,悠揚悅耳,富有田園風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