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民間工藝美術習俗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死心塌地隻為傢裡那枝“花”付出的3大生肖男
回族民間工藝源於伊斯蘭文化藝術,它具有回族的民族傳統及特點,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名族文化,而回族的名族文化反應瞭回族人民探索、追求完美的理想。本期的回族文化帶您走進回族的名族工藝美術習俗,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回族工藝美術習俗發展概況
縱觀回族民間工藝美術習俗,無不與伊斯蘭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古蘭經》第五章裡說繪畫是魔鬼的行為,其實質是警告人們不能畫人像、神像和雕塑生物等。穆斯林嚴格遵守這一戒律。後來在阿拉伯地區,應用藝術在希臘、波斯等藝術的影響下,吸收其精華,並經過加工使之與伊斯蘭藝術相結合,突破瞭原來的形式,形成伊斯蘭藝術的獨特風格,即避免創作駱駝、牛等具體的動物和鳥類等,盡量表現抽象的內容。在抽象的藝術創作中,充分地表現其思想內容。這種藝術創作方法大多表現在伊斯蘭建築藝術中,並已經取得瞭輝煌的成績。首先在清真寺的建築設計上運用瞭幾何原理,其次在裝飾設計上以程式化花朵組成反復出現的幾何圖形,並以此為中心,輔之以葡萄與藤葉相纏的蔓延花紋等。
我國回族人民由於受伊斯蘭藝術的影響,早在唐、宋時期,阿拉伯、波斯來中國經商、傳教的穆斯林,他們不僅帶來瞭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琉璃、牙雕等精美的工藝品,而且還帶來瞭伊斯蘭藝術。如泉州聖友寺,據寺內現存阿拉伯碑文載,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其建築風格與18世紀初大馬士革伍邁業清真寺相仿。杭州鳳凰寺,傳說後窯殿全系磚建,為三個大圓拱形組成,是我國最早的“無梁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