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久不衰、源遠流長的蒙古族刺繡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任性最難搞的星座情人
刺繡是民族傳統文化,每個地方的刺繡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刺繡文化都有所不同,都各自有著自己的特色。蒙古族的刺繡飾品是遠近馳名的,特別是裝飾物,都是非常精美,豐富的,而且蒙古刺繡與2008年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那麼讓我們來瞭解下蒙古族文化是如何經久不衰,源遠流長的。
1、歷史淵源
據羅佈桑卻丹所著《蒙古風俗鑒》等有關文獻記載,在13世紀下半葉元朝)之前,古代蒙古人在生活中就很註重刺繡藝術,並且應用范圍很廣。蒙古族的祖先結合自己民族特點和地區特點,創造瞭適合自己民族需要的衣冠靴帽和器皿傢具。
在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刺繡的使用很普遍,蒙古包自古以來就是蒙古民族居住的一種帳幕,蒙古包的頂部和邊緣裝飾以及門簾都要用貼花刺繡方法裝飾,地下鋪的密縫氈子也要繡出各種圖案,成為一種富有裝飾性的藝術品,使牧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和舒適。蒙古袍和生活中的長坎肩的“前襟花”、“衣側花”以構圖嚴謹多變,題材豐富多彩為特色,恰當的疏密安排,小花小鳥點綴的妥貼,淺黃、粉綠色的鑲邊,顯得非常悅目。蒙古族勞動人民的這些刺繡品自然而不造作,樸實而無虛飾,在刺繡中質樸自然的歌頌瞭美好生活,使人從藝術享受中得到審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