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根脈的:畬族族譜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這些星座快樂分享錯瞭人就成瞭顯擺
族譜是記載以有血緣關系為主,傢族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載體。族譜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文獻,它記載著祖先的事跡,傳承至今,供後人閱讀。而畬族對族譜更是重視,畬族族譜也是畬族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讓我們來瞭解下延續根脈的畬族族譜。
畬民本無編寫族譜傳統,明清以降受漢文化的影響,畬民效法漢人以修譜收族。編修族譜與建祠、祭祖同列為畬民傢族三大事,而編修族譜是其中第一大事。如福安牛埕村《鐘氏族譜·序》雲:“五世不修譜乃祖宗之罪也”。又如《連江輞川藍氏族譜》雲:“譜之缺,系大矣。語雲,無祠不成譜族,無譜不成傢。三十年不修譜,謂之不孝。譜不修,則故老淪亡,典籍朽蠹,其中事跡有難以稽查矣。世情徒知,親在,則親疏供養;親沒,則衣衾棺槨。以此即謂之孝。詎知考在尊祖,尊祖則敬宗,敬宗故修族,修族則受親,而孝於是夫全。”可見畬民是十分註重編修族譜的。
畬民族譜的初始形態簡略、樸直、顯明,沒有過多的繁文縟節,不事“鋪張”而僅求“的確”。如漳浦、連江一帶藍氏畬民的《燕山藍氏原譜》,其開頭部分僅敘自唐代至元代從開基祖至二十一世祖傢傳,但每一代僅書男性一人,且傢傳均十分簡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