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力豐富的冬不拉藝術
文章分類:文化
你也會想看的:分手後不可能回頭的生肖
哈薩克族文化貫穿古今中外,尤其是哈薩克族的冬不拉樂器,是哈薩克文化最完美的表現,它獨特的音樂節奏在哈薩克族流傳千年。它美麗動人的傳說散發著濃厚的民族地域風情,是歷史與精神的真實的寫照,瞭解哈薩克族文化,就來聽一曲冬不拉彈奏吧。感受一下表現力豐富的冬不拉藝術。
冬不拉是一種哈薩克族民間流行的彈撥樂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樺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桿細長,上面有8—10個品位,兩根絲弦或鋼絲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彈與挑,一般彈用於重拍,挑用於輕拍。這是哈薩克族人民喜愛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他們用冬不拉伴奏,自彈自唱。
在音樂上可分為歌唱性和說唱性兩種,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詞,旋律悠揚、寬廣、而明快,擅長演奏哈薩克族民間的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獨奏都能應用自如,是冬不拉彈唱藝術在音樂上的主要特征。人們把即席作詞演唱歌者稱為“阿肯”,意即遊唱詩人。曲調分為歌唱性和說唱性兩種,節奏多用混合拍子。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較小,一股用於自彈自唱、獨奏和合奏等。
冬不拉的種類繁多,大都由整塊松木或樺木鑿成,雕刻精細,鑲嵌美觀。音箱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三角形,以近代詩人阿巴衣的名字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種是橢圓形,以哈薩克的民間阿肯江佈爾的名字命名,叫“江佈爾冬不拉”。兩種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琴弦用羊腸制成,多數為兩根,也有三根的。現已改用尼龍纏鋼絲弦代替瞭羊腸弦,並增加和使用銅質品位。



